聚焦计算教学探索数感培养——厦门市槟榔小学课题研讨活动

作者:时间:2021-11-21点击数:

2021年11月17日下午,省级课题FJJKXB20-696《小学生数感培养的教学策略研究》专题研讨活动在槟榔小学多媒体教室举行,活动聚焦笔算乘法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数感,以课堂示范、专题讲座、互动交流的形式进行。

第一节课是章雯欣老师执教的三年级上册《笔算乘法(连续进位)》。课堂上,章老师以培养学生数感为出发点,笔算前让学生估算多位数乘一位数24×9的取值范围,练习设计更是巧妙,故意隐藏部分数字,学生无法用常规的笔算来解决问题,需要寻找题目中数字的相关联系,应用自己掌握的数字事实来灵活地解决数字问题,这是一道培养学生数感的好习题,正是通过培养孩子具有对数字之间关联的意识来发展“数感”。

研讨课后,由陈雅媛老师开展主题讲座——《浅谈小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陈老师从三方面展开:一 估算在社会背景中的价值,二 估算在小学阶段中的教材编排,三 探索估算能力的培养策略。她在讲座中讲到,教师要重视估算教学,将“可有可无”的估算变为“形影不离”的数感。教师要努力强化学生的估算意识,丰富他们的估算方法,提高他们的估算能力,才能使每个学生建立良好的估算意识,做到心中有“数”。

交流研讨环节,中段教研组组长陈晓兰老师认为团队老师在研讨过程中发生了变化:教学理念的改变。从课标中我们明确了为什么在计算要教估算,因为估算首先有利于人们事先把握运算结果的范围,是发展学生数感的重要方面;课堂主体地位的改变,以学生为中心。 实现从“教的课堂”转型为“学的课堂”。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交流汇报,展示自我。 教学中不是单纯的教给学生记住一种估算的方法,而是通过我们的引导,使学生逐步地去理解估算的意义和价值,发展学生估算的意识。其他老师也就学生数感培养的策略发表看法。林晓伟老师、陈清芳老师也认为练习“简约而不简单”,刘泽阳老师认为估算是一个推理的过程,不要为了估算而估算,而是在推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最后,由王副校长进行点评,由于有了数感培养的目标定位,课的设计有了变化与创新,高度赞扬了在中段教研组带动下呈现的真学习、真思考、真研究。当教师把数学学习看作是过程和结果相互联系的逻辑结构,而不是仅仅传授标准计算程序来进行教学的时候,学生会自主地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解题过程中的这种自主意识,将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的数学思维,激活数感。

本次课题研讨活动,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讨论,槟小全体教师又进一步加深了对“数感”含义的思考,提升了自身的专业素养。槟小教师在仰望星空,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深耕于日常教学,脚踏实地落实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任务。研究数感的路还很长,我们一直在路上。

(报道:陈雅媛 审核:王素芳)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