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后,孩子的学习变了吗?

作者:时间:2021-11-10点击数:

最近,不少一二年级的家长们反映,没有了家庭作业和考试,家长都不知道孩子到底在学校里学了什么,学得怎么样……今天,我们走进厦门市滨东小学,和分管副校长吴玉琼、教务主任吕静莹一起聊一聊,一二年级孩子的文化课课堂和学业。

Q:学校的教学目的跟“双减”之前比,发生变化了吗?

A:从根本上说,一二年级的教学目的跟以前是一样的,主要是规范学习习惯、增加学习兴趣和培养孩子学习责任感。

规范学习习惯,就是孩子的书写习惯、用眼习惯、作息安排、专注力提升等。增加学习兴趣,就是用孩子们感兴趣的方式,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增加他们的学习信心。培养学习责任感,就是千方百计让孩子们知道,学习是他的责任,增加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和内驱力。

我们的目的是,通过这两年的教育和学习,让孩子们初步具备想学、会学、能主动寻求帮助、会解决问题的能力。

Q:老师的课堂发生变化了吗?

A:老师的课堂发生了很大变化。

以前,老师们的课堂,主要以教师授课为主;现在,多数老师会留5-10分钟,让孩子们完成课堂巩固练习,以检验孩子的掌握情况。

在进度安排上,以前,老师们主要根据课本的课时进度来推进;现在,大家都在强调单元重组整合,学科老师们会对整个小学阶段、每个学期、每个单元的知识点进行横向重组、纵向整合,再设计授课进度。

Q:可否形象地讲讲“单元重组整合”?

A:以数学学科的加减计算单元为例,课本里的课时安排大概是这样的:1、不进位加法,2、进位加法,3、不退位减法,4、退位减法,5、具体应用。

我们对这个单元进行学科整合后会变成,第一课时就把加法的不进位和进位都讲了,第二个课时讲加法的应用,第三课时讲减法的算法,第四课时讲减法应用,第五课时综合提升和拓展。

这么做有什么目的呢?首先,可以减少重复性授课,让课堂的效率更高。其次,整合后,单元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和层次性会更强一点,对孩子的学科思维培养更有帮助。

Q:这样的教学模式,对老师的备课和孩子的学习有什么影响?

A:对老师的影响是,老师们要花更多的时间去备课。现在,老师备一堂课的时间大概是过去的两倍左右。除了刚才说到的综合梳理学科知识,老师们还要考虑课堂和家庭实践类作业的衔接。

现在,孩子们的书面作业,都在课堂和课后服务中完成了,也就是说课堂知识基本在学校内掌握了。课后,老师们会推荐一些绘本阅读、思维游戏、实践操作等让孩子们回家完成,以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提升思维能力和知识应用的能力。

以绘本为例,小学低段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绘本就是课堂知识和孩子思维之间的一个很好的联系桥梁。那怎么样让孩子对绘本感兴趣呢?老师可以想办法在课堂上,融入与课堂知识相关的绘本,甚至用一本绘本串联一个课堂,在增加课堂趣味的同时,也引发孩子对推荐绘本的阅读兴趣。

那对孩子而言呢,相比以前,现在虽然书面作业少了,但是,对孩子的阅读、思维、应用、动手能力的要求其实是有所增加的。

Q:那如何保证孩子的学习效果呢?

A: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会充分考虑孩子们的个体差异,也不奢望一个模式能套用所有孩子。因此,学校也在探索让每个孩子都能共同发展的方法。

除了课后服务的针对性辅导外,学校还推出了“一个都不落下”的帮扶计划,针对学业、生活、心理、行为等方面可能需要帮扶的孩子,建立关爱档案。老师们会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寻找深层次的原因,帮家长化解家庭教育困惑,共同帮助孩子进步。

Q:家长们如何才能知道孩子的学习效果?

A:其实也不难,家长们可以通过查看孩子的作业完成情况和老师的批改意见、与孩子交流、跟老师沟通、观摩老师展示的优秀实践作业等方式,来判断孩子的学习成效。

我们也十分欢迎家长们在遇到困惑时,主动联系老师寻求帮助,家校联手,共同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