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处是创造之地,
天天是创造之时,
人人是创造之人!
一夜春雨落,新花满芳甸。2023年4月7日上午,福建省“生活·实践”教育实验学校授牌仪式在思明第二实验小学隆重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教育治理研究院院长周洪宇教授、厦门市思明区教育局局长许华娟、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生导师、陶行知国际研究中心秘书长刘来兵、福建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基础教育研究室、中陶会生活·实践教育专委会福建中心常务副主任郭少榕、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陶行知国际研究中心秘书长刘来兵、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教育治理研究院办公室主任代晴等领导专家出席授牌仪式。



厦门市思明第二实验小学陈昆榕校长、集美区侨英小学苏巧真校长、同安区同城四季幼儿园洪认市园长、翔安区实验幼儿园林琳园长等生活实践教育实验校领导及代表教师相聚一堂,见证这一难忘的时刻。
活动开始前,专家领导一行人在我校陈昆榕校长及行政领导的陪同下,参观校园。陈昆榕校长分享我校办学理念及校园文化建设成果。美丽而富有活力的校园环境获得了嘉宾们的赞赏。




启程·发展新篇章
在与会教师的热切期盼中,授牌仪式正式开始。中陶会生活·实践教育专委会福建中心常务郭少榕副主任作为本次会议主持人,揭开隆重仪式的序幕。陶行知国际研究中心秘书长刘来兵宣读了中陶会“生活·实践”教育专委会的批复,周洪宇教授郑重授予思明第二实验小学、集美区侨英小学、同安区同城四季幼儿园、翔安区实验幼儿园“福建省‘生活·实践’教育实验学校”的牌匾。







展望·奋斗正当时
接过沉甸甸的牌匾,我校陈昆榕校长作为“生活·实践”教育实验学校代表发言。陈昆榕校长对各位专家领导的莅临指导表示诚挚的欢迎,并提出学校未来的发展愿景:我校这支年轻而有活力的队伍,将在周教授研究团队的专业带领下,将原有的智慧校园建设与学生的生活实践更好地联系起来,进一步探索泛智慧环境下新型教与学模式的研究,努力谋求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饱含激情与希望的发言,激荡着与会的每一位教师。


学思·创新即未来

周洪宇教授作题为《创新即未来——从陶行知的创造力思想谈到当代创造力培养的重要与紧迫》的讲座分享,他从何为创造力、为何培养儿童创造力、如何培养儿童的创造力三个方面,为大家详细阐述了陶行知生活教育学说,引领老师们重视儿童身上的创造力,解放创造力,培养创造力。提倡“六个解放”,要解放孩子们的眼睛、头脑、双手、嘴巴、时间和空间,让孩子们回到大自然界、社会的第二课堂中,回归教育的初心和本质。
周教授强调培养儿童创造力需要给予充分的营养;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以解放上层的性能,使人能从事于高级的思虑追求;要因材施教。鼓励教师们学习陶行知的思想,做一名有创造力的老师。

深研·实践育人之道
最后,各校领导及教师代表共同深入探讨,在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如何在实践育人中提高个体的成就感,为学生创造美好人生。许华娟局长也提到:“生活•实践”教育是对2022年版新课标所提倡的“立足生活,实践主线”这一要求的深度实践,更是学生成人成才发展的需要。现场思维的碰撞激发出长久的余韵,留于与会人员的心中。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这是陶行知先生在其《创造宣言》里的名言。我校作为“生活·实践”教育实验学校,将以“生活·实践”教育授牌为契机,以“生活·实践”教育为抓手,践行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的理念、周洪宇教授的“六个原理”,以培养学生的生活力、实践力、学习力、自主力、合作力、创新力为目标,构建新时代学校高质量发展新生态。
何为“生活·实践”教育
“生活·实践”教育源于陶行知的生活教育学说,是适应现代社会育人方式转变、符合当前国情和实际的一种教育理念。
“生活·实践”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实践为方式的教育;是以生活为内容、实践为途径的教育;“生活·实践”教育是指源于生活与实践的教育,通过生活与实践来实施的教育,为了生活与实践的教育。“生活·实践”教育以马克思实践哲学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教育理论为理论基础;以陶行知的生活教育学说为理论渊源。
推进“生活·实践”教育有效破解“教育与生活、学校与社会、教学(学习)与实践”相脱离的难题,进一步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助力“双减”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