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集智明方向,课题慧研展新姿

作者:时间:2023-02-18点击数:

最是初春好时节,深耕细研正当时。课题研究是教育科研的重要载体,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为了扎实推进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2月17日下午,在大同小学多功能厅举行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专项课题开题报告会。

本次课题报告会特邀金榜小学陈夏兰校长、鹭江新城小学陆佳音校长、思明小学陈雪芳校长作为开题论证专家,莅临指导。四位课题主持人及课题组成员参与本次报告会,大同小学许建奖副校长担任主持。


宣读通知,喜迎新姿

活动伊始,思明区教师进修学校吴伟华副书记宣读福建省教学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专项课题立项通知书,并希望课题组成员能够认真专研,完成研究,带动发展。

本次开题报告会共有四个省级课题同步参加开题,分别是吴伟华副书记主持的课题《真实性评价理论视域下小学数学习题设计研究》、大同小学庄莉校长主持的《基于学科大概念的小学跨学科主题课程建构与实践研究》,还有我校王萍副校长主持的《基于积极心理品质提升的劳动校本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实践研究》及李俊华老师主持的《结构化视角下小学数学习题设计的实践研究》。


开题汇报,闪烁慧光

此次立项的四位课题主持人先后进行了开题报告论述,以下就我校两个立项课题展开具体介绍。

我校王萍副校长在《基于积极心理品质提升的劳动校本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中介绍到,在具身认知视角下的劳动教育能够促进学生获取更多的积极情绪体验,逐渐形成积极心理品质。以家校社协同育人为起点,挖掘整合课程资源,构建开放性、系统性、实操性的劳动教育三维校本课程,培育新时代身心协同发展的“智慧型”少年。从校园层面的学科融合课程、人工智能课程、特色色团课程;社会层面的慧行研学课程、志愿服务课程;家庭层面的家务云端课程、创意家务课程三维度进行资源挖掘和课程开发,使学生具备必备的劳动技能和劳动素养,提升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李俊华老师在《结构化视角下小学数学习题设计的实践研究》课题开题报告中指出,本次研究的价值在于引发对习题“遥相呼应”的深度理解,生成对习题“举重若轻”的深度教学,形成对知识“融会贯通”的深度学习,“实实在在”提升师生的核心素养。通过创设问题链、构建思维导图、打通知识通道等渠道,提炼出高阶思维导向下的习题结构化的典型特征和编制结构化习题本,编制“慧思课堂”“趣思课堂”校本教材,致力于提升学生高阶思维发展的结构化思维能力。


点评指导,引领方向

开题汇报后,几位特邀专家们对课题给予了充分肯定,一致肯定本次课题选题精准化、指向明确化、方法多样化等优点,不仅能提升教师素养,也能助推日常教学实践,具有实用性,并鼓励课题组成员认真做好研究。

陈夏兰校长就《基于积极心理品质提升的劳动校本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进行评议。首先,她充分肯定课题选题的新颖性、研究的价值性、实施路径的可行性。课题的思路巧妙融合心理及劳动教育,找到新的探索点,焕发新的活力。同时她也指出研究目标中的课程建设、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要区分鲜明,研究思路要别具一格,突出亮点,提升积极心理品质,区分传统的劳动教育课程开发。

陈雪芳校长在点评《结构化视角下小学数学习题设计的实践研究》课题时,首先肯定了课题的价值性、实用性和可行性。主持人从问题提出的背景研究下足功夫,为解决当前碎片化、同质化的习题,提出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结构化习题探究,真正具有时代感,有效落实“减负提质”。研究思路清晰,能够基于学科化进行环境建设,作为载体进行结构化建模,形成提升学生高阶思维的习题本,非常有推广价值。陈校长也提出了科学性的建议,希望课题组能够多进行理论体系的深度研究,对于学生评价如何与实际教学融会贯通,还要多实践多思考。



内化表态,集智前行

聆听完专家的评议,课题组成员均表示受益匪浅,非常感谢专家们对课题研究所做出的细致指导,为课题组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指明了方向。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泉。课题主持人纷纷上台表态,将进一步梳理研究思路,细化研究内容,把课题做细做实,让课题研究真正服务于教学,并以此推动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提升。也希望各课题组成员铆足干劲,齐心协力,扎实开展研究工作,高质量实现预期的研究成果。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教研并行,才能不断探寻教育的本质和真谛。开题报告会的顺利开展,为课题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下,我们的课题研究一定能一路生花,绽放异彩!


Baidu
map